2024“重庆设计100” | 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刚:打造重庆市勘察设计领域的“航空母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1-21 21:37

继2023年首届“重庆设计100”活动成功举办之后,为更好地传播重庆全球“设计之都”名片,今年9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又启动了2024第二届“重庆设计 100”活动。记者来到去年首届“重庆设计100”活动的获奖“明星”、重庆市勘察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重庆设计集团,专访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刚。

据了解,在去年举办的首届“重庆设计100”评选活动中,重庆设计集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举获得了包括十佳设计传播推动人物、十佳人民设计师、十佳设计机构、十佳设计场景等在内的8项殊荣。

其中,获得十佳设计场景的“重庆母城重点区域城市更新系列场景”,展示了重庆设计集团在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特别是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以及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设计项目,更是受到政府、公众和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这些荣誉对重庆设计集团而言是巨大的鼓舞与肯定,不仅是对专业设计团队能力的认可,更激励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注重人文、坚持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筑美好生活的设计引领者,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提升的需求。”周刚说。

改变重庆市勘察设计企业小、弱、散局面

引领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

组建重庆设计集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的一个重大举措。具体来讲,就是把原来的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整合,组建成为现在的重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组建重庆设计集团的具体“操刀人”,周刚表示,重庆设计集团的组建不仅是为了尽快改变重庆市勘察设计企业小、弱、散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要引领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标杆,成为领军企业,成为该领域的“航母”。

虽然重庆设计集团自2021年挂牌组建至今仅短短三年,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积淀。回看所属企业重庆市设计院是百年老店,重庆市建科院和重庆市市政设计院也分别有60多年和40多年的历史。重庆设计集团一直深耕城市建设领域,在打造山水立体城市方面具有深厚的人才优势和经验沉淀,留下了很多优秀设计作品,每个作品都有自身的特色,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发展,部分作品成为几代重庆人的深刻记忆。

比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和西方大跨度穹顶结构的巧妙结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改造更新。到现在为止,不管是重庆市民还是外地来的朋友,包括外国友人,都会来参观这个建筑。从各个角度看,它都不过时,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地标。

目前正在修建的重庆天地超高层建筑——陆海国际中心,高度达458米,建成后将成为重庆最高的建筑,也将成为重庆现代建筑的地标之一。重庆设计集团负责该项目的结构设计。这是一座钢结构建筑,在设计中需要对抗震设防、风荷载及结构安全进行全方位考虑;还有来福士广场,虽然它的建筑方案来自国外的设计师事务所,但重庆设计集团是整个施工图和结构设计的重要参与者。

在市政工程方面,由集团以水滴为创意设计而成的白居寺长江大桥,外交部副部长、前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向全世界推介,称之为“设计的奇迹”,吸引了重庆及全国的媒体竞相跟踪报道。白居寺长江大桥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大跨度桥梁结构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滴造型的完美结合,相比于许多厚重的大桥,它给人的感觉更轻盈、简洁、耐看。

在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背后,重庆设计集团的设计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个好的设计作品,首先是要满足其功能需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和周边环境的关系,还需要考虑建造的经济和节能环保等因素。因此,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应是上述各项要素集成在一起的艺术品。

抓住重庆城市特点,人民城市为人民

重庆设计集团助力擦亮设计之都名片

党中央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等重要理念。设计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达到设计标准的基本要求,而应在每个项目中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雕细琢、力求精品。周刚坦言:“设计作品应该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舒适,无论是功能、造型,还是科技,最终的目的是给使用者或体验者带来舒适的感觉。”

具体来讲,第一是功能设计。不管是建筑,还是桥梁、隧道等市政工程,首先是要满足功能,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和城市建设带来什么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造型设计。工程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主要就通过造型来体现。刚才我提到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白居寺长江大桥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它们也因此成为了城市地标建筑。

第三是建筑的科技含量。首先在建造过程中要考虑节能、节材、节地、节水,要按照节能环保型建筑来设计;其次要考虑建造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运用装配化、智能化以及BIM技术;最后建成投用后是否节能环保、运维是否智能化等因素,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所考虑。

2023年10月,重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设计之都”,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武汉之后的中国第五个、西部第一个“设计之都”。周刚认为,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重庆最大的地域特点就是两江环绕,依山傍水,天然参差错落的地形地貌。

因此,在打造“设计之都”上,重庆特殊的地域地貌更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重庆而言,难题是怎么依山就势、山水交融,怎么在城市布局和设计中展现山水城市的风貌,怎么处理好两江四岸的关系,怎么传承好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重庆设计人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如何擦亮重庆“设计之都”的名片,就是要提升重庆设计的品质。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品质一直是重庆设计集团努力的方向。

周刚告诉记者:“其实最开始听说重庆要申报‘设计之都’,我们认为主要是工业设计,因为重庆是老牌工业的基地,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但是后来,随着对‘设计之都’理解的逐渐加深,我们认为它应该是涵盖了重庆所有设计领域,既是工业设计之都,也是工程设计之都,还是艺术设计之都。”

重庆作为“设计之都”,也给我们广大设计工作者赋予了一种责任和压力,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打造精品,才不愧对这个称号。目前,重庆设计集团正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打造一批全国一流、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设计作品,通过“设计之都”的宣传,进而提升重庆设计集团这个金字招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目前,整个城市建设,已经从以前的增量时代转入现在的存量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设计单位、设计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进行一个变革,重庆设计集团的改革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正在从股权及组织架构方面进一步整合优化,另一方面从业务条线正在推动的改革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系统集成”。

所谓“系统集成”,有两层含义:一是纵向,致力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策划。我们传统的业务主要考虑作品的功能和造型,但现在我们正在朝着通过策划提供集前期布局、功能、造型、投融资、商业模式、产业导入及中期建造,后期运维为一体的综合咨询服务进行改革。二是横向,未来在城市设计中,我们将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发展布局,系统考虑一个地区、一个片区的改造提升,并策划包装一个个项目。

以城市更新为例,除了要考虑建筑的造型、功能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外,我们还要从投融资、产业布局、商业模式,包括后期的运维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实现城市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建设单位或业主单位提供全面的、成体系的服务,这就需要各个专业的团队(人员)去跟进,这也有利于体现重庆设计集团的独特优势。

因此,系统集成化的服务,不管是对满足建设单位、业主单位的需求,还是对提升设计师能力水平,以及对集团自身效益的实现来说,都是重庆设计集团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

今年将推选更多优秀设计作品参加

希望设计100评选活动引领设计方向、推动行业进步

周刚说:“去年,2023首届‘重庆设计100’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重庆创建‘设计之都’营造了良好氛围,具有非常好的带动性和影响力。重庆设计集团在接到组委会邀请后高度重视,积极推选优秀设计师及优秀设计项目案例参加评选活动,也通过这个平台展示了我们在勘察设计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创新成果,并与行业内外的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对于日前已经启动的2024第二届“重庆设计 100”评选活动,“我们期待设计100活动能够不断创新,为参与者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它打造成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全球的设计交流推广平台,让更多跨领域、跨文化的合作案例得到展示,共同推动设计行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引领行业将设计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众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为助力重庆打造全球‘设计之都’世界级名片发挥更大效应。”周刚表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设计100”评选活动将成为引领设计方向、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二届重庆设计100活动申报1122日截止

第二届“重庆设计100”奖项申报和评选自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据悉,第二届“重庆设计 100”活动的申报截止时间为11月22日,还没有发送报名信息的要抓紧了。

评选采取自愿报名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参评机构、单位和个人将参评材料在11月22日前以邮件方式发送到组委会邮箱:cqdesign100@163.com。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2024“重庆设计100”奖项申报表和指南。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刘业伟 文、图、视频

来源: 新重庆-重庆晨报  
编辑: 唐文培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